“再造一個新廣東。”2023 年1月28日,春節過后首個工作日,廣東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會上闡述了開年廣東高質量發展總體思路。
作為全國經濟大省,歷經過往國內外諸多挑戰后,廣東如何持續高質量發展早已成為關注焦點。會上,黃坤明借用典故、粵文化等多個方面提煉強調廣東精神:“絕不躺平”“危中創機”。
2023年,要再造一個新廣東,離不開高質量的企業。會上,廣東省發改委、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多個省直部門輪流發言,表示要“大招商,招大商”,開拓發展新路。南都·灣財社記者梳理會議內容發現,在這場“新春第一會”上,狠抓重點項目、重大平臺建設,是各地市、省直部門及各領域代表性企業發言表態共同重點。2023年,從政府到市場,廣東要敢于挑戰自我,從拉項目到落地項目,孵化本土創新項目,這條路上,開創再造一個“新廣東”。

會上下了“軍令狀”,一把手牽頭奏響廣東制造最強音
“一年之計在于春。今天安排各地市、各單位和各方代表作表態發言,就是要比決心、比干勁,比勇挑大梁的膽識和能力,展現開局的勢頭、新春的氣象,在全省掀起齊心協力抓發展的熱潮。”大會上,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講話指出。隨后,廣東省省長王偉中也直言,今天是下了“軍令狀”。
2023年,對廣東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黃坤明表示,當前,廣東全省上下形成了強烈共識,廣東經濟的“危”源自高質量發展不足,“機”要靠高質量發展才能緊緊抓住。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廣東的根本出路,更是強調“我們今天的奮斗,就是為了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廣東產品、廣東企業、廣東產業。”
廣東是全國經濟大省,過去,廣東與企業共創了多篇佳話,“粵企精神”一度成為業內熱詞。未來,廣東需傳承升級這樣的精神。
據南都·灣財社記者觀察,從大會議程來看,多個與重大項目有直接關系的省直部分被安排發言,展望新一年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計劃。
廣東省發改委主任艾學峰表示,要抓重要投資項目的落地落實,發揮有效投資在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我們將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按照‘三年工程瞄準兩年干’的要求,牽頭發揮好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指揮部機制和并聯審批專班作用,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涂高坤表示,今年將強化項目為王的工作導向,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突出抓好投資50億元以上,總投資8000億元的55個項目的省市縣聯合跟蹤服務。爭取2023年全省工業投資要增長達到10%以上,發揮工業投資對工業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和倍增的作用。
涂高坤表示,接下來,廣東將加快加力推動現代產業體系的立柱架梁,著力推動20個戰略產業集群的建設,提質壯大現有的8個萬億級產業集群,發力行業新增3個萬億級的和4個以上5000億級的產業集群。“2023年廣東將推動9000家以上的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同時也會推動產業平臺的賦能,打造一批具有鮮明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萬畝千億的產業發展平臺。”
廣東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戴運龍表示,今年全省財政部門將加力提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統籌1500億元支持制造業當家、“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重點工作。
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于海平表示,2023年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增融資4萬億元,分別為新增信貸3萬億元和直接融資1萬億元,實現制造業、科技創新、小微企業信貸增速超過20%,為制造業當家、科技創新強省建設、穩外貿穩外資、“百千萬工程”和綠美廣東,提供強有力的金融要素保障。
從規劃、生產、金融,2023年廣東將提供更豐富的一條龍服務,助力大項目落地,生根發芽。

多個領域代表企業發言,釋放新年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在會議主會場參會的1000人中,有500人均為企業代表,足見“高質量發展人人有責”的共識正在廣東企業市場層面凝聚。從電子信息、新能源到新消費等多個領域企業代表在現場發言,也可以看出今年廣東產業要重點發力的方向。
大型央企牽頭,布局高增長大投資。
近年,廣東新增一家世界500企業:作為首位發言的企業經營者代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曾毅會上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中國電子全年投資計劃增長30%,利潤增長25%。將加速推動重構國家計算產業體系,加快以碳化硅為重點的新一代半導體的布局和發展,加速數據要素的理論研究和試驗驗證,加速集成電路和電子元器件交易中心建設,加快數字廣東轉型升級,加快籌建大灣區產業發展基金。充分發揮身處大灣區的戰略優勢,加速打造國家網信事業的核心戰略科技力量。
廣東作為全球制造基地,鏈接全球資源,一直是它特點優勢。重大外資項目落地,助力廣東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巴斯夫一體化基地(廣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敏表示,今年巴斯夫將積極響應廣東省高質量發展的號召,以綠色能源助力低碳排放,先進技術、高環境、健康安全標準、數字化循環經濟為特色,打造湛江一體化基地項目,朝著將東海島綠色石化園區打造成世界級的化工產業集群目標奮進。
寶潔(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許敏會上表示,將把寶潔國際貿易供應鏈控制中心從歐洲遷至廣東,負責RCEP、“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市場的進出口業務管理服務。許敏表示,近年來,寶潔先后在廣東投資設立了數字創新中心、新智能制造中心、智能技術創新中心。公司將繼續加大對數字化的投入,中國研發中心有能力每年支持100款以上新品,加速推出爆款產品,引領消費升級。
引入重點項目,想要生根發芽,需要讓企業有歸屬感。
“我已經視他鄉為故鄉,正在動員我們的管理團隊到茂名安居樂業,將總部遷至茂名!”會上,東華能源(茂名)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銘祥儼然成當地政府最強“代言人”,發言更是引來全場掌聲。
王銘祥介紹,企業總部從長三角遷到廣東,就是堅信未來20年的發展機遇一定在廣東。東華能源是全球最大的丙烷脫氫生產商,是以綠色氫能和特性材料產業為核心的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企業。目前,除位于長三角地區的寧波、張家港外,廣東茂名是該公司第三個、也將是未來最重要的生產基地。預計東華能源茂名總部有望于今年年底建成。
而作為廣東本土民營企業代表,以家電制造業起家的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在會上表示,過去三年,美的與眾多企業一樣,經受了疫情、生產成本等多重因素沖擊,依然逆勢而上,近三年在粵累計新增投資超過250億元。而在高質量發展目標的指引下,美的正在穩固家電核心業務的同時啟動第二引擎,發力機器人與自動化、樓宇科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先進儲能等廣東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第二曲線驅動增長。
據介紹,今年,美的將加快美的總部三期、數字科技產業園、智能科技創新園、機電工業4.0基地、庫卡科技園、南海小塘基地、順德儲能產業基地等先進制造和新產業項目建設和拓展,助力廣東產業體系升級發展。
重大項目背后的挑戰
“最開始來廣東,我考慮的僅僅是把市場擴大而已,但是現在思路變了,我的目標就是以茂名為中心打造全球最大的聚丙烯生產基地和世界級綠色化工和氫能產業園。”回想在茂名投資建設的三年時間,王銘祥認為這是多方共同奮斗的三年。
隨著東華能源茂名項目快速推進,也吸引了產業鏈上下游更多企業落戶茂名。據了解,目前東華能源與中核集團合作,利用高溫氣冷堆技術,解決園區動力源問題。還與廣州工控、茂名石化強強聯手,打造丙烯腈產業鏈項目。
當前,廣東省提出“制造業當家”戰略,茂名市明確將濱海新區打造成綠色化工和新材料新能源基地。“對此,我們倍感振奮、倍增信心。我們堅信,從東華能源試水開始,到中核集團的加入,再到沙特外資企業的積極參與,無不證明廣東有中國最好的營商環境。”王銘祥說。
近年來,隨著高質量發展在廣東政府、企業、社會等各個層面逐漸凝聚共識,類似東華能源這樣隨著招引重大項目快速落地,隨之帶動起本地產業鏈、產業集群發展的例子正越來越多。“大項目”“大企業”“大投資”在當前廣東推進高質量發展上起到的重要作用。
2023年1月3日召開的廣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推動制造強省邁出新步伐,要緊抓產業項目、工業投資、產業平臺三個方面。
廣東省制造強省建設專家咨詢委特邀專家、工信部電子五所高級研究員涂珍蘭接受南都·灣財社記者采訪表示,產業項目尤其是具有標志性、重大引領性的產業項目,屬于標桿和旗幟,輻射帶動能力強,不僅能帶動培育標桿企業,還能培育壯大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同時還能培養鍛造干部、企業家和創新人才。很大程度上,沒有高質量的產業項目,就沒有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而工業投資則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只有積極擴大制造業有效投資、進一步利用好外資、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才能招大引強,引進好企業、好項目,優秀人才,才能拓長補短,做好強鏈補鏈暢鏈護鏈的文章,最終引領帶動工業平穩增長。
同時,產業平臺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承載。廣東要推動制造強省邁出新步伐,就必須堅持在拓平臺、促升級、強特色、重效益等方面綜合發力,打造更多高水平平臺,引進、培育更多大企業,才能讓制造業當家當得更穩、家大業大。
因此,產業項目、工業投資、產業平臺三者互為支撐,互相促進,在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制造強省邁出新步伐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
“廣東人口數量多、資源約束緊,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的任務又很重,不可能繼續拼土地、拼價格、拼勞動力,對這個問題,全省都要有清醒的認識。”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黃坤明講話指出,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奮斗正當時。
實現現代化,廣東只此高質量發展一路,別無他途。只要質的提升取得新的突破,廣東就可以迎來量的井噴,可以開啟新一輪發展和趕超。新的一年,定了目標和方向,有了政企各界共識,以實干著稱的廣東,正迫不及待地加快腳步,吹響兔年高質量發展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