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起南海,潮涌珠江。2023年9月19-21日,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第三屆大會將在珠海隆重舉行。本屆大會由博鰲亞洲論壇主辦,珠海市人民政府、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大會組委會承辦,得到多個國際組織和國家部委大力支持。 本次大會將以“創新引領綠色發展,科技賦能美好生活”為主題,旨在打造科技創新領域的政商研高端對話與合作平臺,以更好地促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與合作,推進全球科技治理新框架的構建,助力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01 大會時間地點 時間:2023年9月19日-21日 地點:廣東·珠海

02 大會日程 9月19日(星期二) Tuesday, September 19 08:00 - 20:00 注冊 (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層正門入口處)
10:00 - 11:00 開幕新聞發布會 (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層十字門廳A)
12:00 - 13:30 自助午餐 (珠海國際展覽中心一層5號廳)
16:00 - 17:15 分論壇1 - 一帶一路:創新共同體的十年探索 (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層十字門廳B) 議題 一帶一路不僅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也是沿線國家科技合作的新機遇、新空間。與傳統的經貿合作模式相比,科技創新合作更能激發一個國家的發展潛力,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很多國家工業體系還不完善,科技創新合作對于這些國家完善工業體系、發展國民經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帶一路十周年,在科技合作、構建創新共同體方面有哪些有益嘗試和成功實踐? 沿線國家發展階段不同、文化傳承和宗教信仰多樣、科技體系不盡相同,如何在諸多差異性的基礎上構建一個各國都能從中受益的創新共同體? 創新共同體的合作重點放在哪些領域?有哪些抓手、平臺、渠道和模式? 討論嘉賓 o 博鰲亞洲論壇政策顧問、新聞發言人扎法爾(主持人) o 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泰國前副總理素拉杰 o 博鰲亞洲論壇咨委,博鰲亞洲論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澳門委員會主席梁維特 o 烏茲別克斯坦駐華大使阿爾濟耶夫 o 斯里蘭卡外交部輔秘古納塞克拉 
16:00 - 17:15 分論壇2 - 移動通信的新世代 (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層十字門廳A) 議題 自2019年中國宣布5G商用伊始,5G應用已經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正在實現從“1到N”的飛躍,5G應用場景、規模、標準、方案也都在向縱深邁進 6G在5G的基礎上,將有助于更快實現由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躍遷,為人類提供數字化服務的終端種類和功能也將越來越多。 目前6G移動通信處于孕育初期,愿景需求尚未確定,關鍵技術未形成產業界共識,相關研究正處在百家爭鳴的階段。6G將給理論和應用帶來哪些顛覆性的改變? 如何避免6G超前布局,陷入“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窘境
討論嘉賓 o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數字經濟研究團隊執行負責人,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楊燕青(主持人) o 中歐數字協會主席Luigi Gambardella o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 o 澳門產業技術研究院創院理事長,澳門大學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創始人余成斌 o 華南理工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院院長薛泉 o vivo通信研究院院長秦飛 o GSMA大中華區總經理斯寒 o 中興通訊副總裁王欣暉

16:00-17:15 分論壇3 - 金融科技:從 3.0 到 4.0 (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層十字門廳C) 議題 金融科技的意義,已不僅僅止于賦能金融、提升效率,更在于改造和重塑金融,催生新的商業模式。 “3.0”時代哪些關鍵技術決定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驅動業務模式重構,并左右金融業競爭格局?傳統金融機構遇到什么挑戰? 科技公司和大型互聯網平臺有什么定位和作用? 新模式下的風險監管又有什么走向? 有觀點認為,人類正離開信息時代,走向智能時代:從人類認知走向機器認知。相應地,金融科技亦從現在的3.0,邁向以數據和智能為核心的4.0 時代。4.0時代,金融科技會發生哪些質的變化? 討論嘉賓 o 香港金融科技協會主席兼董事陳文理(主持人) o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 o WeLab中國區總裁潘叡 o 匯豐金融科技首席技術官兼匯豐銀行個人銀行業務首席信息秦鵬 o 藍傲有限公司集團首席執行官鮑婉玲 o 連融集團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林衛琳 o 珠海金智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廖萬里 o 香港數碼港金融科技總監嚴滌宇

17:00 - 18:00 大會主席團會議(僅限受邀嘉賓) (珠海瑞吉酒店一層阿斯托亞會議室I)
18:00 - 20:00 自助晚餐 (珠海國際展覽中心一層5號廳)
18:30 - 20:00 貴賓晚宴(僅限受邀嘉賓) (珠海瑞吉酒店72層云頂宴會廳)
9月20日(星期三) Wednesday, September 20 08:00 - 20:00 注冊 (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層正門入口處)
10:00 - 12:00 開幕式暨全體大會 (珠海國際展覽中心四層珠海廳) 
12:00 - 13:15 貴賓午宴(僅限受邀嘉賓) (珠海國際展覽中心四層珠海廳56)
12:00 - 13:30 自助午餐 (珠海國際展覽中心一層5號廳)
14:30 - 15:45 分論壇4 - 制造業的未來:自動化,數字化,還是智能化? (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層十字門廳A) 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作為方向和趨勢,確定無疑,毋庸置疑。困擾企業的是,從工業4.0、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到數字工廠、無人工廠,概念滿天飛,令企業眼花繚亂。涉及的技術,從云計算、大數據、工業機器人,到VR、3D打印、深度學習,技術一大堆,令企業無所適從。 制造業的未來,是自動化、數字化,還是智能化? 如何破解企業普遍頭痛的“三大孤島”現象(信息孤島、自動化孤島、信息與自動化之間的孤島)? 從制造到“智造”,還存在哪些難點、痛點? 討論嘉賓 o 《財經》雜志執行主編,《財經智庫》總裁張燕冬 (主持人) o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 o 以色列駐廣州領事館領事長Alex Gudman o 小米集團副總裁,智能制造部總經理顏克勝 o 遠大集團副總裁,芯數字公司總經理張賢銘 o BI挪威商學院的戰略學教授Carl F. FEY 
14:30 - 15:45 分論壇5 - 從AlphaGo到ChatGPT:人工智能“由弱而強” (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層十字門廳B) vAlphaGo和ChatGPT,是人工智能發展歷程的兩個標志性事件。前者為“弱”人工智能的典范,棋技高人一籌,但仍只限于人類的工具,并不構成威脅。后者則是“強”人工智能的突破,雖猶顯稚嫩青澀,但未來不可限量,并引發“失控”、“反戈”的擔憂。 有觀點認為,人工智能必須具備人類意識,才可稱其為“強AI”。亦有研究者認為,“強人工智能”只需要具備人類的工作能力,未必需要人類的意識。我們應如何準確定義和衡量“強人工智能”?人類是否已進入強人工智能時代? 強人工智能:人類助手,還是競爭對手? 監管的挑戰 討論嘉賓 o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數字經濟研究團隊執行負責人,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楊燕青(主持人) o 芬蘭前總理阿霍 o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黃鐵軍 o 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陳俊龍 o 小i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袁輝 o 珠江投資管理集團執行董事,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會長杜蘭 o vivo副總裁,OS 產品副總裁,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長周圍 o 莫界科技創始合伙人李竹

14:30 - 15:45 分論壇6 - 智能建造:新趨勢、新方法、新思想 (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層十字門廳C) 議題 面對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激烈的市場競爭及不斷萎縮的勞動力市場,智能建造在人工智能的賦能下應運而生,其核心是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建筑物設計與建造的各個環節。智能制造,正掀起一次建筑行業生產方式的技術革命 建筑行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有哪些具有行業特色的問題需要解決? 在智能設計的過程中,如何在遵守建筑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技術規范的同時呼應客戶需求,降本增效? 如何在智能建造領域推進數據標準化?如何確保數據采集的規范性,提升數據及算法的可信度? 如何在吸取歐美、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經驗的基礎上,發展自主可控的國產化智能建造平臺及相關技術? 討論嘉賓 o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BIM中心副主任鄧逸川(主持人) o LARSA, Inc.高級產品工程師、集成主管 Andac Lulec o 美國帕森斯(Parsons)公司橋梁技術總監何一東 o 國家城市安全發展科技研究院研發中心高級工程師、院士辦主任施鐘淇 o 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高級研究員袁毅星 o 廣東建星建造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愛志

16:15 - 17:30 分論壇7 - 氣候危機:“倒逼”低碳經濟與綠色競爭力 (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層十字門廳A) 議題 氣候變化關乎人類和地球的存亡。碳中和、碳達峰已如箭在弦,不得不發,不可不發。經濟全面轉向綠色、低碳,是人類最后的自救機會。留給我們的時間,只有區區幾十年。 IPCC最新報告指出,在各國共同努力下,溫室氣體排放的速度正在放緩。人類自救并非乏術,綠色低碳前景可期。我們擁有應對氣候變化的技術和手段。所欠缺的,是超乎既往的決心和行動。 氣候危機倒逼之下,未來幾十年,綠色競爭力將是國家和企業角逐的焦點。非綠色,無以生存;不低碳,無以發展。 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已成為綠色經濟的生力軍,并對傳統能源、傳統汽車構成實質性挑戰。未來,還有哪些技術、哪些產業有望成為一股新的綠色競爭力? 討論嘉賓 o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 o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馬提亞斯·科爾曼 o 挪威駐華大使白思娜 o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全球科技創新總經理Dhaval Shah o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院長杜忠明 o 波士頓咨詢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伙人阮芳 16:15 - 17:30 分論壇8 - 生物醫藥科技的“遠”與“近 (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層十字門廳B) 議題 當前生物醫藥科技備受重視,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焦點領域。聚焦生物醫藥技術發展,是保障人類生命健康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生物醫藥領域多次取得創新突破,相關產業也逐步占據世界經濟主導地位。在這樣的發展勢頭下,未來能否徹底攻克一些重大疾病治療領域的難題,讓人類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 隨著各類生命科學和技術的交叉發展,將會誕生哪些新的生物醫藥技術? 如何推動生物醫藥科技轉化與產業集群化發展? 生物醫藥領域人才隊伍建設 討論嘉賓 o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林鑫華 o 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保國 o 珠海菲特蘭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王溯 o 阿斯利康全球高級副總裁,全球研發中心總裁何靜 o 新世紀國家級百千萬人才,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鐘惟德 o 波士頓咨詢合伙人劉宇婷

16:15-16:45 CETALK 科技前沿演講會一 【高超--石墨烯:從科學到產品】 (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層十字門廳C) 17:15-17:45 CETALK 科技前沿演講會二 【許洪波--歐盟氣候立法與亞洲經濟:挑戰、機遇與未來策略】 (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層十字門廳C) 18:00 - 20:00 自助晚餐 (珠海國際展覽中心一層5號廳)
20:00 - 21:30 分論壇9 - 創新中的“她力量”(僅限受邀嘉賓) (喜來登酒店二層董事會議室) 議題 隨著全球創新領域女性參與持續深化,巾幗力量無論在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還是建設更加繁榮、和諧、進步的世界、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都貢獻著重要力量。 創新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集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產業發展、政策協調、市場擴展于一體。新時代女性發揮的積極作用也不再是某個領域、某個項目上的個案,而是貫穿于創新全領域、全流程、全產業的普遍日常,無論是政策制定,還是實施開發,都不可或缺。 女性圓桌聚焦創新全圖景中的她力量,探討如何進一步發掘創新中的女性領導力、創新力,在世紀變局中為創新與合作打開新的思路。 討論嘉賓 o 原聯合國婦女國際論壇主席侶海林(主持人) o 中國科協國際合作部(港澳臺辦公室)部長羅暉 o 挪威駐華大使白思娜 o 斯里蘭卡外交部輔秘古納塞克拉 o 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間選議員梁安琪 o 糖脂代謝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藥科大學原校長郭姣 o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蛟龍號首位大洋深潛女科學家唐立梅 o 《財經》雜志執行主編,《財經智庫》總裁張燕冬 o 珠江投資管理集團執行董事,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會長杜蘭 o GSMA大中華區總裁斯寒

20:00 - 22:00 大會交流酒會 (珠海瑞吉酒店一層阿斯特宴會廳)
9月21日(星期四) Thursday, September 21 08:00 - 12:00 注冊 (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層正門入口處)
09:45 - 11:00 分論壇10 - 智能新材料設計及產業化 (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層十字門廳A) 議題 當前全球智能材料產業正處于爆發式增長期,多個領域對功能智能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智能材料的應用持續擴大覆蓋范圍。另一方面,行業也將對智能材料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推動智能材料向更高層次發展。 智能材料的研發熱點與側重領域是什么?還存在哪些痛點和難點? 新材料的研發伴隨著新技術的發展,研發經驗將對業界產生哪些影響? 討論嘉賓 o 華南理工大學前沿軟物質學院副院長,萬人計劃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王林格(主持人) o 深圳大學低維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特聘教授,國家杰青、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徐堅 o 烏克蘭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佛山林至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ACF實驗室)創始人王博偉 o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金發科技的首席戰略官李建軍 o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萬人計劃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賈春陽 o 中山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教授,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教授陳旭東 o 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魏濤 o 東華大學先進低維材料中心高級研究員李斌

09:45 - 11:00 分論壇11 - “守正創新”的中醫藥現代化 (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層十字門廳B) 議題 傳承與創新,是中醫藥發展不可偏廢的兩個方面。中醫藥有哪些優秀傳統應該傳承?何以守正?在哪些方面需要創新、與時俱進? 如何理解中醫藥的現代化? 中醫藥的國際化探索與實踐 中西醫結合,不應是兩種知識、兩種思維、兩種體系的簡單堆砌,而是在互學互鑒的基礎上融會貫通、自成一體。我們目前的中西醫結合實踐,還存在哪些差距和問題? 人才培養的模式:學歷教育vs傳統師承 討論嘉賓 o 廣州廣播電視臺全媒體傳播中心高級編審翟佳(主持人) o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 o 澳門中藥研發中心主任,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始主任王一濤 o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院長,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代主任陳新 o 糖脂代謝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藥科大學原校長郭姣

09:45 - 11:00 分論壇12 - 海洋科技:走向“藍色”可持續發展 (喜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一層十字門廳C) 議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邁向了“深藍”,與海洋科技相關的海工裝備、海洋探測、海洋牧場等海洋經濟種類不斷更新、規模不斷擴大。“藍色”已成為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部分。 海洋觀測是一種采集海洋環境數據的技術,可以提高海洋災害的預測和監測能力。海洋與氣候變化密不可分,海氣的相互作用可引發全球或區域氣候異常和氣象災害。加強海洋觀測,有助于減少災害的損失,保護海洋經濟。 中國海洋裝備行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目前有哪些前沿技術?未來研究方向是什么?海洋裝備的發展將給海洋觀測帶來哪些影響? 防治海洋災害對海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何防治和解決多樣化的海洋災害,走向“藍色”可持續發展? 討論嘉賓 o 澳門大學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特聘教授,粵港澳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聯席主任阮家榮(主持人) o 中國科學院院士,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蘇紀蘭 o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副主任,原中山大學常務副校長孫冬柏 o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王東曉 o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長,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建芳 o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杜巖 o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蛟龍號首位大洋深潛女科學家唐立梅 o 澳門大學海洋科學及技術系系主任,區域海洋研究中心代主任徐杰 o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洋事業部總經理唐梓力 o 魯胡納大學海洋學教授,國際事務中心(CINTA)主任P.B. Terney Pradeep Kumara

11:30 - 13:00 自助午餐 (珠海國際展覽中心一層5號廳)
13:30 - 17:30 參觀考察活動 (珠海科創產業園區、重要實驗室和示范企業) · 線路一 珠海國際會展中心 - 香洲創港中心孵化器 - 日月貝 - 珠海規劃展覽館 - 珠海國際會展中心 · 線路二 珠海國際會展中心 - 高新區科技創新展廳 -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醫谷(珠海)醫療產業加速基地 - 會同古村 - 珠海國際會展中心 · 線路三 珠海國際會展中心 -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展示廳 -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 - 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 珠海國際會展中心 · 線路四 珠海國際會展中心 - 珠海金灣航空城規劃展覽館 - 珠海國際健康港 - 湯臣倍健透明工廠 - 珠海國際會展中心 · 線路五 珠海國際會展中心 - 斗門白蕉海鱸館 - 珠海強競食品有限公司 - 預制菜產業園二期標準廠房 - 接霞莊 - 珠海國際會展中心 · 線路六 珠海國際會展中心 - 鶴洲規劃展廳 - 珠海中心大廈 - 摩天宇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 - 粵港澳物流園 - 珠海國際會展中心

|